備審資料問與答(一)
Q1.備審資料應包含哪些內容?
每個學校希望看到的內容雖不同,但大抵上來說,可謂大同小異。需特別注意的是送審資料並非限定於甄試,即使參加每年三、四月筆試後的二階段複試,學校亦可能要求繳交這些內容,內容是否要求一定格式,則須視學校而定。
若要求一定格式者,多於簡章上規範之。一般而言,送審資料應包含下述五項:自傳、學習計畫(有的學校稱為研究計畫或是讀書計畫)、成績單、推薦信、其他有利於口試/甄試的證明(如:專業證照、語文檢定…等)
Q2.自傳應包含哪些項目?
若學校未明定自傳內容的前提下,建議同學可以針對下述內容撰寫:
一、家世背景
建議以個人資料為開頭,家庭背景以直系親屬為主,而旁系親屬不宜做過多的著墨。
二、人格特質分析
基於組織行為學中的性格─工作匹配理論(Personality-Job Fit Theory)的觀點,個體的性格有很多種,工作種類與特質也各異,若能找到個性符合該工作性質的員工擔任該職務,則有助於該組織績效的提升;例如:企研所可特別強調「活潑」、「圓融」、「求創新」的個性。此建議以心理測驗說明,提高你敘述的可信程度。
三、求學歷程
本節重點在大學階段,最多可延伸至高中、專科,至於國中、小學的表現則不建議書寫,本節應以各階段的學術成就、特殊表現、獲獎記錄、參加專案…等特殊經驗、才能,作為主要敘述的重心,並建議附上相關之獎狀、證書、照片、作品摘要…等證明。
四、社團成就
管理大師Henry Mintzberg(1989)曾言:「這是一個組織的世界(Our World of Organizations)。」換句話說,無論你屬於哪個系所,最終皆應投入業界,成為組織的一份子,所以,研究所考試也會參考校內外社團的表現,以評估考生在團隊合作、領導統馭…等方面的表現。
社團參與對推甄商科研究所特別重要,甚至會成為報考的門檻(如:政大企研所)。因此,建議可針對參與之社團/活動內容,以及你參與的心得加以闡述,並於申論後統一彙整。
五、工作經驗
本階段乃在職生之重點,若為一般生,除非有特殊且與報考系所高度相關的工作經驗,否則建議勿著墨過多。且在職同學為表現你對所屬公司的了解,以及在公司的地位,針對組織的基本資料,諸如:資本額、營業額、員工人數、EPS…等資料,皆應事先準備。而這也是在職同學展現團隊合作、領導統馭,甚至考績的表現重點。
Q3.同學在撰寫自傳時,常犯了哪些錯誤?
一、無法做到恰如其分
同學應針對自己欲表達之特質、經驗、能力…等要項,如實地完整表達,不需過分客氣,另外,也不要誇大不實,以免弄巧成拙,造成評審教授的反感。
二、內容無行銷的效果
以行銷的觀點來看,口試/甄試的過程中,學生可謂「賣方」,教授則為「買方」。因此,應該要以買方(教授)的需求撰寫,許多同學因為大學表現並不突出、學術成就較為貧乏,因此把便利商店或加油站打工的經驗通通寫上去,寫了太多無謂的內容反而扣分,因此,請思考教授想看的內容為何,若不確定內容是否得當,乾脆捨棄,務必以「不砸自己腳」的內容為原則。
研究所推甄:找出個人賣點➩打造獨特書審
三、無標題引導的自傳
分段標題是整篇自傳最重要的精華,沒有標題引導的文章,將難以一眼明瞭其內容,試想,誰會喜歡一坨字擠在一起的文章,別忘了教授得看多少份送審資料。故針對標題的突顯,建議可利用下述二法: 標題的文字敘述,應力求文字的吸引力。 利用粗體、顏色等技巧突顯之。
四、家世背景
許多同學把這個部分當作流水帳在記錄,細數家中每個人的近況,但對教授來說是不必要的資訊,切記,寫老師想看的,而非你認為重要的內容。
五、人格特質分析
許多同學以「自言自語」的方式撰寫,諸如:說自己是認真負責、勤勉有理…等,四個字四個字的成語列了一堆,試問你如何證明自己是這樣的人?如此的說服力實在不高,建議人格特質不要亂掰,而是利用心理測驗的結果加以說明,方具高度說服作用。
六、求學/成長歷程
撰寫時應該以學術成就為表現重心,社團參與只是輔助的資訊,因此,學術成就(含在校成績、參與專案、獲獎記錄)是最應該把握的關鍵,才能讓教授更了解你的研究潛力。
下一篇:研究所推甄 備審資料問與答(二)
延伸閱讀:
109學年度研究所推甄簡章
研究計畫範例下載
研究計畫撰寫架構
留言列表